当前位置: 今日视点在线> 文化

承千年精粹 扬时代宏毅——社火文化研讨会在陕西汉中举办

发布日期:2023-02-07 17:09:54 作者: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在线 jrsdzx.com 讯    2月5日,由中国民协、陕西省文联主办,陕西省民协、汉中市文联等承办的社火文化研讨会在汉中举办。来自国内民俗专家欢聚一堂,为社火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陈连山主持研讨会。


1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宪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杨秀,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孟燕,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院长詹娜,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陕西省民协副主席王智,陕西省民协副主席修建桥,陕西民俗学会副会长李永平,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会长阎建滨,陕西历史文化学者张昌文,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青石,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蔡云辉等专家学者围绕“社火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北方与南方社火文化的差异”“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从大众视野看社火”等主题展开研讨分别发言,为社火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南郑区协税镇党委书记何涛就协税社火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要介绍,阐释了其中蕴含的乡愁情愫。













        大家一致认为,社火作为中华民族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活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社火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杂技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是多元文化交流和碰撞而接地气的立德树人的艺术,是惊奇秀美的综合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历史性、功能性和娱乐性。社火文化展示着群众的参与精神,传递着勇敢精神,也体现了创新精神,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其借古讽今、扬善惩恶、热闹喜庆、宣传教育之功效,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乐而思之、意味无穷,展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教化民众、弘扬文化的实用价值。与会专家学者还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火文化的充分激活和保护、社火文化如何转化为产品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塑造文化品牌以及传承断代的面临的困境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有益建议。


13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陈连山总结研讨会,期望与会专家学者进一步挖掘社火文化的内涵被,为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思路。并简单阐释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来源和发展过程,呼吁社会各界尊重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激发更大的社会发展创造力,为推进和繁荣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做更多有益的工作。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是2023年(癸卯)“我们的节日——欢天喜地过大年 三县社火闹元宵”系列文艺展演汉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活动由中国民协、陕西省文联主办,2月4日—2月6日在汉中三县举办。中国民协、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民协及专家学者一行24人围绕汉中民间社火及“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民俗特色文化深入汉中城固、南郑、洋县基层乡镇展开调研,共同探讨汉中民间社火及汉上民俗特色文化魅力。汉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宋瑜,汉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芳等全程陪同调研并参加研讨会。






        在2月5日活动开幕式上,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中国民协顾问、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民协主席王勇超分别讲话,汉中市人大副主任、南郑区委书记杨守奎致辞并宣布开幕。现场进行了社火、舞龙、舞狮、地方民歌、地域端公戏、桄桄戏、百台社火游街的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展演展示。南郑民间社火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別是春节期间,协税、新集等镇村、社区群众表演的悬台、高跷、五彩、锣鼓、秧歌、樵歌、舞狮、斗龙、彩船、花鼓、竹马灯、汉调桄桄、端公傩舞、春官说春等民俗文化,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享誉省内外。




        城固上元观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上元观古镇的社火,四条街的各不相同。东街是板凳社火,有十几抬。西街为高跷社火,腿高四尺五以上人在上面跳、跑、打斗,累了可坐街上房檐休息。北街为悬台社火,高有丈五六,有两人一折的,三人一折的,五人一折的,仰望光彩惊险,刹是好看。南街为台抬社火,有一二十抬之多,每抬一出戏千姿百态,美伦美奂。






        大家还一起来到洋县考察调研汉中民俗、曲艺及特色地方社火,共同感受浓郁陕南风情的独具特色的民间社火、蜿蜒起舞的五彩长龙、吐纳吉祥的飞跃金狮和喧天的锣鼓、欢快的秧歌等民俗民间文艺表演交融出的新春快乐与祥和。尤其是悬台社火融合传统戏剧、舞蹈、音乐、美术及杂技艺术诸多元素,以戏剧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高达十二米左右,由数十人抬扛而行,威武雄壮。

分享此页
图片推荐 Recommended